孙旭,人类学博士,讲师
博士期间在贵州东南部都柳江流域侗族聚居地区田野研究,完成博士论文《集体中的自由——黔东南侗寨的人群关系与日常生活》,讨论都柳江流域的侗人自19世纪中期迄今社会组织、人群关系和日常生活发生的变迁,从中理解集体生活和个体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。
目前关心的研究领域包括:第一、贵州”两高“(贵广高铁、夏蓉高速)修建和贯通背景下,侗族社会整体变迁研究;第二、都柳江流域侗族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研究;第三、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侗族“款词”的收集和整理,有语言无文字民族的历史观念的研究。
教育背景:
2014年,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,人类学系,历史人类学、族群与区域研究方向,法学博士学位
2011年,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,人类学系,历史人类学、族群与区域研究方向,法学硕士学位
2009年,中山大学人类学系,人类学专业,法学学士学位
[1] 2015-2016,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·学院创新专项,“《公共人类学丛书(第一辑)·灾难人类学》翻译出版”,课题负责人
[2] 2015-2016,四川省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开放课题,“族群记忆与边疆空间构建——以川西南诸葛亮传说为例“,课题负责人
研究成果:
[1] 《社火盘出的世界——陇中城子川“社火”的文化与象征意义》,载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2015年第7期
[2] 《环境意识与历史记忆——2014年“灾难人类学工作坊”综述》(第一作者,与代启福合著),载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2015年第2期
[3] 《族群自觉与传统新构:对贵州东南部一个款组织变迁的研究》(第一作者,与张应强合著),载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2014年第三期
[4] 《侗族社会年龄群体关系转型——以黔东南岑吾寨起古楼为例》,载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》,2014年第二期
[5] 《走向边缘:贯洞社会结构与村落管理的变迁》,载《侗乡的历史与文化——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村落社会调查》,知识出版社(待出版)
参与会议:
[1] 2015.10.2-4,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“清水江文书(锦屏文化)与地方社会学术研讨会”,提交会议论文《两个“辛亥年”——清季民国贵州东南部“四脚牛”地方“苗乱”和“匪乱”的历史文本与口传文献》
[2] 2015.8.27-29,重庆大学高研院“’文明与革命:跨学科视野下的土地改革运动‘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提交会议论文《土改中的民族文化制力——以贵州东南部黎平县侗族地区土改为例》
[3] 2014.12.20-21, 西南大学"第四届青年人类学论坛",提交会议论文《谁来填平沟壑?——黔东南南江河流域侗族款组织的“再组织化”》